读书。 老去有馀业,读书空作劳。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久静能忘病,因行得出遨。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寄知止才仲。 一门叔父到卿好,中表弟兄惟尔贤。往事关心空自语,新诗好句与谁传。溪山已近堪投老,文史虽穷莫取怜。仲弟墓头今宿草,为渠先赋补亡篇。
山颂。 人事日翻覆,昔同今不然。于心苟有用,与世自无缘。剩结官田社,饱参云盖禅。已胜高鸟尽,徒泛五湖船。
又赠。 日日住叠嶂,君能同此游。黑云才映日,白雨忽穿楼。盗贼何时定,溪山且自幽。炎蒸不须厌,俄顷是新秋。
庵居。 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正应独有江山分,素自都无廊庙心。堂上老亲双白发,门前稚子旧青衿。儿曹不会庵居意,古涧寒泉疑至今。
招范四弟。 凉风忽满箑,江汉有归心。顾我病如昨,怜君穷至今。苦嫌归梦短,不厌酒杯深。试问玉川老,何时许降临。
送钱子虚抚干往洪州赴新任二首 其一。 君不求时用,居然如病夫。经过阅岁月,相伴走江湖。白玉终无玷,寒松保不枯。同官多胜士,总为致区区。
程伯禹母夫人挽诗二首 其一。 久矣闺门秀,端如玉在渊。相夫成令德,教子作名贤。遽逐秋风尽,空令莫景迁。伤心江左地,松柏闭新阡。
兵乱后自嬄杂诗 其二十九。 岁间值狂寇,曾此驻戈鋋。台沼馀春草,图书散野烟。懒寻爱酒伴,愁起落花边。不忍登江阁,心随北斗悬。
题泾县水西。 江东住已厌,又却过江西。急雨投泾县,穷秋渡赏溪。稻田犹少水,山路已多泥。珍重高僧意,求诗索自题。
断桥。 桥断客途少,春深花已休。闭门尤省事,于世转无求。来往只诸老,相期非壮游。欲知身所住,同寓訾家洲。
兵乱后自嬄杂诗 其十九。 春宅屯兵后,荒墟非故居。陶门柳径短,阮舍竹阴疏。风雨无由障,牛羊自入庐。朝廷安反侧,何日降恩书。
戏呈外弟赵才仲。 赵郎风味春月柳,可到阮公青眼边。秋水黏天剧空阔,晓霜扶月作婵娟。北来好句传新雁,一夜客愁如少年。安得琼枝更当眼,沙头同理钓鱼船。
昭亭广教寺。 故人唤我去,久雨值新晴。草暗鼯鼠出,山深鶗鴂鸣。斋厨半盂粥,草具一杯羹。尚肯频来否,门前春笋生。
晚步至江上。 浦口生春绿未酣,南山初见碧崭岩。风声入树翻归鸟,月影浮江倒客帆。破甑不堪充酒券,短蓑真欲换朝衫。往来泥雨城南路,可见轻鸥定不凡。
李丞相挽诗三首 其三。 事业怀萧相,胸襟识谢安。流风有馀烈,志士只长叹。淮海他年竭,冰霜此夜寒。向来交友泪,南望不曾乾。
四十二弟将还宾州相过夜话。 兵戈久未歇,所至转抢攘。万里逢吾弟,三年走瘴乡。春风入古寺,夜雨暗浮梁。尚肯留连否,僧庐可对床。
问乾元圭老。 问讯乾元老,江头几日回。还应舣船待,不作御风来。漫有经旬别,频思一笑开。庭前荔子熟,尚要著诗催。
冬日杂诗 其一。 白日供多病,青山且旧居。柴门临水静,风叶舞霜馀。老练时情熟,贫□家计疏。墙东端可望,炙背饱翻书。
方允迪挽词二首 其一。 已矣儒林老,今为地下郎。空山留几杖,遗稿漫文章。径狭风霜远,溪深草木长。伤心钓台路,千载閟幽光。
兵乱后自嬄杂诗 其六。 叛将斩关入,通衢列众兵。军声逐飞瓦,杀气暗前旌。事定愁方剧,身危梦尚惊。乾坤空纳纳,何处寄馀生。
游白省寺看画壁。 古径接长松,旷观碧殿逢。巉岩山巘立,浩渺海涛冲。尽啖寰中胜,尤瞻天外峰。世尘何日埽,五岳遍扶筇。
赠吴周保。 旧琴无谱亦无弦,子独深求不许年。正以安闲有馀地,不因言语悟先天。论诗再到新删后,读易仍窥未画前。老病相逢聊一笑,非关无地可逃禅。
春暮渡江 其一。 霁色春江上,沧茫一棹通。水随天地阔,山入画图工。薄霭凝新碧,轻风随乱红。片帆迎返照,叠嶂路疑穷。
徐师川挽诗三首 其二。 异日逢明主,端居不复藏。一心扶正道,极力拯颓纲。已病犹轩豁,临衰更激昂。始知操韫处,馀事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