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明代。袁宗道。 两度归江汉,重来度浊河。尘容三老谙,驿路二旬过。霜薄天初朗,风轻晓亦波。太行山色近,西望碧嵯峨。
渡黄河偶成。明代。王世贞。 银作天河玉作堤,河流倒挂与天齐。可怜抛向昆崙顶,一到人间浊似泥。
花非花 西湖曲。清代。赵庆熹。 长桥长,短桥短。妾意深,郎情短。西湖湖水十分清,流出桥花波太软。
渡黄河。宋代。王安中。 河伯应窥豹管斑,放船秋水不生澜。洋洋得济非无命,题满新诗赵魏间。
渡黄河。清代。帅远燡。 此水来天上,孤舟激浪行。涛声冲岸急,塔影卧堤平。高屋旋沙没,平畴蔓草生。渠成休报绩,中泽尚鸿鸣。
花非花·花非花。唐代。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渡黄河作。元代。周伯琦。 中土多形胜,山川独厚深。太行横地脊,河水贯天心。春雨田畴坟,晴云野路阴。客怀增浩荡,缓辔当幽寻。
渡黄河。清代。李宪噩。 我行大梁道,日夕黄河渡。河水浩漫漫,故乡在何处?风起广沙岸,烟昏远野树。孤舟乘危波,惝恍不敢顾。游子杳天末,谁识南荒路?
渡黄河访东平县程咬金祠堂。近现代。陈仁德。 渡河来拜国公祠,久立如闻战马嘶。莫笑仓皇三板斧,淩烟阁上画雄姿。
花非花 华亭计子山作,饶有古乐府遗意,戏效两首 其一。近现代。高旭。 合欢杯,同心劫。杨花风,梨花雪。人生能得几魂消,见时又是匆匆别。
花非花 其二。近现代。高旭。 画眉笔,定情诗。莺儿懒,蝶儿痴。天涯依旧生芳草,妾苦思郎郎不知。
渡黄河用渔洋先生韵 其一。清代。纪迈宜。 淼淼洪涛络地长,迢迢帆影挂斜阳。堤回曲岸虹千仞,雁起圆沙字几行。久矣鸿沟迷楚汉,漫从碣石问沧桑。平芜莽苍浮云合,知是当年百战场。
渡黄河用渔洋先生韵 其二。清代。纪迈宜。 天汉浮槎讵可登,双丸跳荡此中腾。千帆疾下真如鸟,十月初寒未试冰。觅渡声传樵径月,鸣镳目断猎围鹰。明朝更访夷门道,独向荒烟酹信陵。
渡黄河。清代。张鹏翮。 漫说乘槎犯斗牛,几人击楫向中流?鱼龙秋夜沧波冷,风雨中原王气收。一自汉皇沉璧马,几回明月照沙头?安澜谁使淮黄合?去入沧溟到十洲。
渡黄河。明代。释今无。 月沉初听五更鸡,立马黄河去路迷。人影远侵霜树白,酒旗寒挂驿亭低。烟村百里才三见,事业孤身有数题。却笑丹山飞白凤,碧梧种就不成栖。
渡黄河。明代。陈复。 西来东去长趋海,六载三回此渡津。帆背风轻波浪浅,便从清口向桃源。
渡黄河次唐人昨夜微霜初渡河韵。明代。吴与弼。 平生踪迹半樵歌,岁晚昏眸始识河。名姓误叨天上荐,琴书端似梦中过。洲连碧水浮埃少,席满薰风逸兴多。却忆青山同学侣,可胜名教两蹉跎。
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五代。顾敻。 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
新制布裘。唐代。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苦寒行。两汉。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