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御制诗五首 其二。唐代。王质。 大庆通宣德,西华近保和。草荒朱雀道,沙壅护龙河。九庙烟尘暗,七陵风露多。君王既神武,父老莫悲歌。
秋日杂兴。宋代。范成大。 夕阳下桑柘,余晖挂西山。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彩云无朝昏,绿萝竟暄寒。昔与霞上人,同跨双飞翰。上凌紫霄峰,下弄白石湍。风吹堕渺莽,及此行路难。佳人应望予,我岂真忘还。
题洪景伯得江亭二首 其一。唐代。王质。 眸子发孤照,太空无阻修。万波争赴海,一嶂直当楼。渺渺怜身小,茫茫觉世浮。斜阳攲埤堄,随意数行舟。
栗里华阳窝辞 移南村辞。唐代。王质。 多柴多桑兮繁阴,栗熟兮山前山后而多闻。有人兮素心,林密林疏兮溪山自为秋春。不见兮相思,相思兮起下床而揽衣。南畴兮嘉穟,北牖兮新葵。转南村兮西庐,夫岂众芳兮要之。何所独无芳草兮,惟吾宇其增菲。纷有此内美兮,奚适而非良期。勿知太元兮,又焉知义熙。
和秋日即事韵二首 其二。唐代。王质。 初枫叶外数行飞,瘦竹竿头一点黐。浮世危机总如此,青蛇飞处且相随。
道州郡斋卧疾寄东馆诸贤。唐代。吕温。 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送庐山衲僧。唐代。贯休。 飞锡下崆山兇,清高世少双。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残花(一作杨发诗)。唐代。罗隐。 已叹良时晚,仍悲别酒催。暖芳随日薄,轻片逐风回。黛敛愁歌扇,妆残泣镜台。繁阴莫矜衒,终是共尘埃。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唐代。王维。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汉水。宋代。苏轼。 舍棹忽逾月,沙尘困远行。襄阳逢汉水,偶似蜀江清。蜀江固浩荡,中有蛟与鲸。汉水亦云广,欲涉安敢轻。文王化南国,游女俨如卿。洲中浣纱子,环珮锵锵鸣。古风随世变,寒水空泠泠。过之不敢慢,伫立整冠缨。
自穿虹滨步归王家库书所见。清代。林旭。 归路幢灯火始然,长街过雨步轻便。本来高柳黄尘地,误入桃花薄暝天。鸣镝场开承浅草,留犁酒绕滴清泉。兽旗飘飐知何世,辟地还从受一廛。
曹仁宪谨荣寿 其五。清代。林兆龙。 寿酒欣斟绿满樽,西来爽气溢朱门。吾侪好似瑶池会,雪藕冰桃乐湛恩。
寄王子苏州三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 三十乌台使,投冠竟黑头。田野是故里,江海有新舟。把酒看鸿举,开窗面虎丘。不须嘅今古,吾伴鹿麋游。
闻郑生死丰沛舟中二首 其一。明代。李梦阳。 短剑英雄气,孤舟疾病身。那知生别后,竟作死归人。汴柳诗筒断,江花穗幔新。白头交谊者,洒泪向残春。
和苏长公妙高台韵。明代。王世贞。 佛印老秃翁,片言拄苏子。禅床咫尺间,忽掷千万里。不解弦中调,如风过牛耳。却望妙高台,嵯峨插天起。俊雕摩空没,波平四如砥。意气稍得舒,归来对隐几。卷我广长舌,避汝坚利齿。初若锥遇锤,契则针投水。欲识苏子谁,长爪梵志是。不向无智生,宁向有智死。
闻王明辅将游赵 其一。明代。王世贞。 卧病闻君邺下行,披衣推枕不胜情。漳河只作西来水,慷慨何人变羽声。
赵瑟曲。明代。王世贞。 素女留弦清且悲。谁其工者邯郸姬。玫瑰贴柱黄金徽。黄金徽,白玉管。侬意长,欢意短。
寄屠长卿 其一。明代。王世贞。 神虎门头一挂冠,镜湖东去海天宽。人间有客都无耳,自是相如胜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