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不时宜合。鹿床边、冠梁倒戴,袜绫翻著。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
歌一曲、竹枝盐角。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
风雅事,漫依托。
南风五月薰帘箔。遍长安、生衫小扇,又更蕉葛。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
笑菰黍、同时解缚。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
菖歜酒,试斟酌。
金缕曲 其三 端午书感。清代。樊增祥。 雅不时宜合。鹿床边、冠梁倒戴,袜绫翻著。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歌一曲、竹枝盐角。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风雅事,漫依托。南风五月薰帘箔。遍长安、生衫小扇,又更蕉葛。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笑菰黍、同时解缚。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菖歜酒,试斟酌。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有所思。明代。周旋。 悲风起高树,阴云蔽朝阳。伊人在天末,地远道路长。驾言欲相就,车敝马玄黄。秋深气愈厉,孤雁正南翔。爰附尺素书,以寄我衷肠。飞高影渐没,蹙刺心内伤。
送王本一如辽阳。明代。边贡。 送君无奈别情何,五日生朝客里过。心逐悬旌离汉徼,梦随春柳渡辽河。重关复岭狼烟接,暮雨朝云海气多。应有大篇吟出塞,不须停马问干戈。
西城晚眺。。黄克晦。 薄暮登城暑气微,风含睥睨欲沾衣。青山满目惭高隐,白发盈头爱落晖。水带平芜双鸟下,云连远寺一僧归。深杯未觉黄昏尽,渔火遥生垂钓矶。
垂帘。清代。商可。 柔绿阴无际,垂帘昼似年。莺声催午课,花气拥春眠。向母寻眉谱,随兄治砚田。潜心看内则,钞得两三篇。
叠韵酬洗奕倩。明代。湛若水。 长啸声闻塞两间,纷纷万有到来閒。淹留廿载成何事,空载大江明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