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佚名。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诛:责备。
粪土:腐土、脏土。
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寝:睡觉。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起比唱起还好听。这段文字说的正是"言"与"行"的关系。
《论语疏证》中引用《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过清远峡。宋代。王称。 两山夹飞流,曲折始东走。排空殷崩雷,出峡去愈骤。商人数畏津,渔子骇奔溜。回澜乍窥渊,迸濑乱泄窦。上当群石争,下及众川漱。势齐龙门险,雄长碣石右。惜哉神禹功,奠画远莫究。遂令五岭南,别与万灵斗。我行一停舟,适值风雨候。崩腾心为徨,滉瀁目已瞀。篙师戒前征,薄暮不敢逗。开蓬讶惊湍,宛若群鹭簉。乃知造化神,兹寔亘宇宙。三复忠信言,呼酒聊独侑。
郊行即事。清代。王兆升。 奉命筹军国,非关玩物华。新凉犹未至,馀暑正方赊。鸣骑依残渡,行旌带晚霞。无劳呵殿急,恐警野人家。
读庄七首 其六。。程千帆。 惠施过孟诸,庄周弃馀鱼。濠梁虽共游,踪迹亦略殊。穷达与贫富,夜旦相代居。争关梦觉间,栩栩复蘧蘧。
赋得琼岛春云送戴廷礼还乡。明代。韩殷。 仙峰削出玉璘珣,阆苑红云片片新。晴带轻烟迎彩仗,暖浮苍蔼护朱轮。望中误起河阳恨,梦里还疑楚水春。最是六街过雨后,独留青影送行人。
洞山十咏 其八 透瓶泉。元代。岑安卿。 崖阴滴珠玑,清蓄鲛人泣。瓷罂汲新寒,满贮归须急。外渗如方诸,中乾匪人吸。君看铅汞流,金铁犹漏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