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朗读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起笔写“唱到阳关第四声”,即唱到“劝君更尽一杯”既没有写情,也没有写景,而情与景近在眼前:景是离别之景,情是伤离别之情。没有直接写出,却让人接下来就有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罗带”本指丝织的衣带,在此则指将要远行之人,“香带”指送行的女子。“香”字写出了女子衣衫的特点,也让人想到的女子温婉贤淑。二人即将分离,“轻”字写出了双方复杂的心理,仿佛不敢又不忍触碰别离这一话题,然而启程的时间却已经到了。“杏时节纷纷”点明了时间春天,天还下着淅淅沥沥的,让人想到那首“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现在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天气游子也将成为那路上的行人,孤独落寞伤感。两人相别在水环绕的孤村。

  “更无心情尊”承接的是上片首句“唱到阳关第四声”本来就很伤心,一曲到此,更没有心情送别。举起杯,泪湿两行,却怎么也不忍心喝,就好像不喝这杯就不必分离。洒满香的了衣衫只留下哭过的痕迹。“空”字写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除了眼泪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一般离思两销魂”离别这件事却弄得两下黯然销魂。黄昏时分,游子上想着她,而她也在楼上想着他,同一时间,相隔两地,却都在想着对方。从相思的双方两处着笔,这可谓是“离愁渐远溅无穷”

  全词都在用两个人的视角来写,两相对比,两相映衬,既写出了难舍难分之意,又写出了无可奈何之情。

刘仙伦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刘仙伦朗读
()

猜你喜欢

钓石起千仞,沧波一掌平。伊人垂钓处,月白更江清。

()

肠作辘轳转,泪作素绠垂。独坐不能言,傍知思忆谁。

()

翠华不向苑中来,可是年年惜露台。

水际春风寒漠漠,宫梅却作野梅开。

()

流尘拂还集,絜糒俨然陈。

歌吹自朝暮,君王宁复闻。

()

人言垂钓辩浮沉,辩著浮沉用意深。

吾耻不为知害性,等闲轻动望鱼心。

()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