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
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
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
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
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
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
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高佥事招饮于城西门燕山亭。清代。刘鹗。 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赠刘翰林联句。。毛泽东。 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谒学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
绿珠词。。江源。 主家富敌国,金谷年年春。楼台艳罗绮,交疏镂檀沉。黄金易歌笑,明珠买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一朝祸凶竖,无乃为妾嗔。捐驱尚可惜,未足酬主恩。昨日掌中珠,今日掌中珠,今日道上尘。女子犹乃尔,区区徒美新。
权知吉州九日感赋。清代。张联箕。 空庭惟落叶,闭户见秋山。雉堞连云暗,溪流抱郭湾。白衣人寂寞,黄菊色斑斓。徒有{罒羊}门役,登登版筑间。
寄赵少虚先生四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空谷有佳人,素质明秋霜。凌风拾翠羽,皎皎双明珰。负薪日惨廪,怨此江路长。红颜委中野,三叹以徬徨。倾城难可再,一顾何茫茫。念此不得寐,啸咤令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