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寅亮读书深山万木之中以避暑文瞻为赋长句因次韵以寄翻译及注释

独向阴崖结构牢,一时文采擅风骚。云间客见疑犹浅,山下人行望始高。

译文: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

注释:冬青:常绿乔木名。夏季开花,花细白色。肠九折:形容悲愁之甚。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

苍树攀巢驯鹳鹊,翠藤结蔓挂猿猱。遥知高卧多标致,何问长斋代骨毛。

译文:  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注释:“隔江”句:指种在隔江临安故宫中的冬青树。

洗耳未应徒见许,攒眉但恐不容陶。山僧进谒多题竹,野老相过或献桃。

译文:  《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注释:蝼蚁:这里指平常臣民。

绵蕝暂陈存故事,棘闱严备远周遭。凿平岩罅安书籍,扫集松花酿酒醪。

译文: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注释:觞:酒器。这句指这些冬青树来历不同常树,曾经看到过皇帝喝酒时的杯中月色。冬青树一名万年枝,与万年觞相应。

醉后赋诗题石壁,兴来送客钓江皋。苏门傲睨惟閒笑,康乐登临岂惮劳。

译文: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注释:蜀魂:指杜鹃,相传杜鹃是古代蜀王杜宇死后之魂所化。百鸟臣:百鸟仍向杜鹃称臣,喻遗老仍忠于宋帝。山竹裂:形容杜鹃啼声凄厉,几乎使山竹欲裂。

雨霁傍松延薜荔,晚凉疏水灌蒲萄。明朝使者求颜阖,只此山中不用逃。